中国从世界工厂向"由中国造"转型带来巨大商机

6月16日报道 德国《商报》6月14日刊登题为《中国的转型》一文。作者为德国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夏尔-爱德华·布埃。文章称,过去几周,中国在政治舆论中往往被描述为对欧洲的高新技术拥有巨大胃口的并购机器。依靠国家贷款的中国投资者踏上了购买之旅,他们的目标是德国的技术明珠。

文章称,但欧洲人现在要做的不是立即反过来思考采取何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而是应该看看中国市场能给欧洲提供哪些机会。

文章称,没错,中国目前从“世界工厂”到以新技术引领的更绿色的经济的转型很可能会导致中企在欧洲进行更多并购。但欧洲难道没有对中国国内的重要发展趋势判断错误吗?事实上,中国正在进行的全面转型也为欧洲企业提供了新的前景。

文章称,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过度投资后,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钢铁、水泥和玻璃等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这迫使该国重新思考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和国企享有的优惠资本基础上的传统增长模式。此外,人口结构变化、成本上涨、环保负担增大和数字化等挑战也在改变着中国社会。

文章称,中国经济正从“在中国制造”变为“由中国制造”。该国向现代化技术领域投入巨资。今天,它已经成为一系列领域里的领头羊,例如在研发建立物联网所需的5G通信基础设施方面。毫无疑问,中国至少希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IT产品和服务供应国。中国人希望通过数字手段提高传统工业价值的努力和建立自己的高科技工业的战略带来了无数的新商业机会——尤其是对欧洲企业来说。

批评者反驳说,中国主要想通过国家角色实现转变。这一观点至少部分是正确的。但中国目前似乎已坚定地决定支持朝着更开放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通过为科研支出提供税收激励、目标明确地资助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行业、改革国家教育体制以及招募外国专家。首批具体措施包括放松初创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准入限制、更好地(尤其是为中小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并促进老牌企业同新企业的合作。

文章称,在中国欧盟商会和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的2016年商业信心调查中,欧洲企业批评中国的政策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大多数企业表示,如果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它们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制造业PMI发布钢铁扩张制造业生产微提速

下一篇:中国起重机械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突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