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全球制造业处于数字转型新阶段。如何面对诸多挑战,加快提升我国制造业中高端竞争能力,进而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纵观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已实现突飞猛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与设计、制造等生产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各类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应用,这势必将掀起新一轮产业发展热潮。

与此同时,制造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创建公共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抢占标准规范先导权、构建法治和公共治理框架等成为国际制造业发展特点。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拐点上,而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是如此。提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省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加快信息化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绿色发展。并且,我省缺少相关制造业人才,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有利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优质的智力支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有效支撑我省制造业发展至行业尖端。

我省制造业专家认为,青海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基础,重点在新建项目上,通过先进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整体引进的方式开展融合发展项目的布局,打造我省引领示范的样板。与此同时,以典型龙头企业为基础,探索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融合创新转型和做大做强的新模式新途径,成为我省制造业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我省从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政策研究、推动示范引领、夯实产业基础、注重开放合作等方面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渗透融合。

先后出台了推进物联网发展、信息化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指导我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践奠定了政策基础,提供了动能。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水平得分35.04,环比上升0.81,整体处于单项覆盖阶段。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企业占比7.6%,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占比20.4%,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占比38.2%,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占比22.3%,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占比11.5%。

从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来看。我省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平均得分29.65分。设立首席信息官(CIO)的企业占比12.7%;设立专门信息化职能部门的企业占比36.3%;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的企业占比36.3%。企业信息化从业人员合计1623人,从岗位归属来看,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共702人、占比43.25%,运维人员共592人、占比36.48%,研发人员共329人、占比20.27%。

从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来看。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10.2%、环比上升1.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42.02%、环比下降0.94,生产装备数控化率为56.87%、环比上升0.68,采购环节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比24.8%、环比下降0.2,电子商务采购额占企业采购额比重0.87%、环比下降0.28,销售环节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比19.1%、环比上升0.5,电子商务销售额占企业销售额比重2%、环比下降0.18。

准确把握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立足青海制造产业发现现状,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三个产业基础、建设三个示范基地、培育四类典型企业、实施四项示范项目、打造四个服务平台、落实六项配套措施,成为了加快推动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点。

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人介绍,我省今年加快推进了宽带数据网络、光网络的覆盖应用和优化升级,实施光网园区、数字工厂、无线车间等工业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业大数据、工业云、工业互联网等示范应用项目,加快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此外,我省还支持集成电路用硅片、铝基电容器、印制电路板(PCB)、可穿戴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配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延伸项目。围绕工业企业信息化需求,支持开展工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互联网解决方案研发和应用实施;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面向我省工业企业提供工控软件测试、信息系统集成、运行维护、设备租赁托管等信息技术服务,提供信息化规划咨询、项目可研、人才培训、产权保护等信息咨询服务,提供在线支付、电子认证、社交平台等网络信息服务,提供风险评估、安全防护、容灾备份、数据恢复、等级保护测评等信息安全服务。


延伸阅读:

上一篇:制造业竞争力究竟如何提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