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艺人”到“知识型”技术把关人

  周伟(图右一)正在辅导工人

  编者按:每个行业,都有一种灵魂,叫“工匠精神”,那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气质。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安吉也有这么一批“工匠”,在全县上下齐心建设“中国最美县域”的进程中,他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合力共建“中国最美县域”,县人力社保局、县总工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首届“两山”工匠评选活动。本报从今日起陆续推出“两山”工匠提名人事迹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讯(朱林)

  “钳工”,这个整天和扳手、锤子打交道的职业,在很多人看来可能都是日复一日的脏、苦、累,然而在周伟的心里却有无限的乐趣。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而近二十年的钳工生涯却将周伟磨成了一位“知识型”的技能操作把关人。

  1998年,20岁的周伟高中毕业,踏入社会初次涉足的就是电焊、汽车修理等。这令周伟并不满足,“晃荡”了一年后他进入安吉长虹制链有限公司当起了学徒。最初的“学徒”岁月,整天除了跟在老师傅后面打转,并没有让他学到太多的知识。

  三个月后,长虹制链引进了一套机器设备,有了设备却没人会用,公司只好从外边请师傅,周伟也跟着新来的师傅学起了调试。在当时那种“门徒式”传授技艺的年代,师傅“留一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外来的师傅走了,你能学着测绘吗?”老板问周伟。也正是从这天起,周伟意识到仅仅只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可能也是缘分,我姐姐是读机电专业的,虽然她没有从事这个行业,但为我留下了不少书籍。从那时候起,我白天在车间操作,晚上回来就钻研这些理论书。”周伟说。

  时间飞逝到2008年,这时候的周伟不仅学会了测绘、半自动的机械操作,更学会了生产制作全自动的编焊设备。当时长虹制链曾购入了2台全自动机器设备,花了近300万元。之后,经过周伟等技术骨干的“一折腾”,公司自己生产一套设备,只花费了50万元。

  2013年,对长虹制链来说是标志性的一年,对周伟来说更是迎接挑战的一年。这一年,长虹制链顺利收购“杭州武林机器有限公司”,成立了“浙江冠林机械有限公司”,同年还引进了金工数控加工设备。从全自动机械到数控加工,这一级“跳跃”对周伟来说不可谓不艰巨。

  立志做“知识型”技术操作工的周伟又自学起电脑编程。现在,怎样在电脑上编程,然后导入数控设备中,在周伟手上已经重复了很多遍。“曾经我也做过井底之蛙,以为当一个熟练的技术工已经足够,可是后来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让我明白,必须要不断学习。”周伟说。

  现在,浙江冠林机械有限公司已经有各类机修钳工、装配钳工、金工钳工等120多人,仅周伟指导学习的工人就达30人之多,其中很多已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公司同事评价说,周伟不仅是一名将“理想”变成“现实”技师,更是能“留住人”、“留人才”的管理者。果不负众望,去年10月,在浙江省数控加工技能比赛中,周伟顺利摘得了“浙江省技术能手”的称号。

延伸阅读:

上一篇:刘舜才: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转型那么难?

下一篇:没有了